10月26日下午,管理学院毕业班辅导员冯蕊老师通过腾讯会议为所带2024届毕业生召开了以“毕业生就业安全及注意事项”为主题的线上班会。
冯蕊老师从常见就业实习陷阱和就业实习安全须知两个方面展开讲解。常见的就业实习陷阱有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新型传销、巧立名目的培训费用以及各种克扣薪酬等。还有合同骗局,例如:单务合同、口头合同和阴阳合同。冯老师教大家如何去识破就业实习陷阱。
一是从可靠性高的信息渠道收集就业信息。现在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专业教师、网络、报刊和人才市场进行就业信息查询。但种类繁多的招聘信息真伪难辨。一般来说,学校对校园就业信息的审核是比较严格的。为防止虚假招聘信息,对于初次联系的用人单位,学校审查并留存用人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因此,毕业生在校外选择就业信息的时候要选择可靠性高的信息渠道收集就业信息。
二是提高对信息的筛选和甄别能力通过报刊、网络、人才市场收集的一些不知名用人单位的信息一定要进行核实,如查阅用人单位营业执照等合法登记手续、通过电话核实、通过单位周边群众了解单位情况、非正式走访单位等,利用多种方式,尽量较多地了解单位的内部情况和资料。
三是谨慎保护个人信息。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谨慎流露个人信息,尤其在网上投递简历时对于本人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要慎重填写。对于本人的相关证件如身份证、学生证、毕业证、学位证等要妥善保管,防止用人单位无端扣押相关证件。四是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准备就业人员应加强对相关法律知识、劳动法、安全知识的学习。签订就业协议时要谨慎,对于不合理的条款,特别是用人单位的附加条款要慎重,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毕业生签订协议时,一定要做好用人单位、存档单位的把关,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就业安全就是求职效益”,高校毕业生应在求职过程中擦亮双眼,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相信在就业安全意识的加持下,同学们能在职场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