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2日,财务管理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泉教授,通过网络直播带来的《产教融合,共建创新创业学院,打造高校双创育人升级版》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信息量丰富,实用性强,王教授在紧密结合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实际的前提下,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又专业系统地为大家介绍了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需求、产教融合发展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探索三大方面的内容。
王教授讲座过程中第一个重点谈到的就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个基本共识,即: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大学生精神层次文化层面和高校综合改革的引领;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自成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业不是简单的促就业,创业是基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军人物,创新是创业的核心。这三大基本共识让我们从更高的层面上理解了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
谈到创建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时王教授提出,创新创业课程应该包括基础通识课程,专创结合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他联系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实践经验谈到,高校可搭建类似“创意-创新-创业”这样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如设立普及实践层以覆盖全体学生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业创新提升层覆盖多数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协同创业扶持层覆盖少数学生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效率。同时还可以辅助展开学术与文化、人文与自然环境、科学与艺术实践等创意活动,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谈到推动创新创业人才交叉培养机制的建立,王教授提出:应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及九项核心素养指标。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身心素质与自我管理、分析问题与系统思考、规划执行与逻辑思辨、工具使用与沟通表达、创新实践与科技素养、艺术涵养与美感素养、道德实践与家业家园情怀、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多元化与国际视野。另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学生专业学习课程及作业实验实践相结合,以科学研究带动学生技术创新,以互联网加大赛为牵引,鼓励教师与学生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和产业项目,建立师生共创,协同创新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
王教授的讲座为我们开拓了思路,帮我们解答了许多在推动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特别是关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创新创业工作中的经验,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大学阶段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是符合高等教育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规律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推动将有助于学生、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大家达成以下几点共识:(1)要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创新创业的思想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起到对学生全方位的正确引导作用。(2)创新创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切记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的目标有为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初衷。(3)创新创业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广泛,教学过程中需要全体教师打破学科界限,通力协作,才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创新创业课程教。(4)继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通过比赛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5)应充分借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创新创业课程方面的经验,共同努力,集思广益,以团队合作的形式继续完善本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提高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文/梁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