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间协作交流,近日,财管教研室围绕《证券投资学》核心章节“证券投资工具
股票”组织开展了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由梁卫平老师担任主备课人,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通过主题说课、案例研讨、互动建言等环节,共同探索股票教学的有效路径与方法。
1.活动目的:以集体智慧优化教学设计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旨在通过集中研讨,进一步明确“股票”章节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案例,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与投资素养的培育,同时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理性投资观念,增强市场风险意识。此外,希望通过跨课程、跨年龄段教师的多维互动,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与教学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2.活动过程:多维探讨推动教学共进
活动伊始,梁卫平老师围绕“股票”章节进行教学设计解读。她从课程标准出发,明确了本章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系统梳理了股票的定义、特征、分类、发行与交易机制等核心内容,并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典型案例(如A股市场代表性公司股票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此外,梁老师还分享了在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具体做法,例如通过解析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实例,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和专业使命感。
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教师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踊跃发言,提出了多项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教学内容方面,有教师建议增加近期资本市场热点案例,如科创板设立、北交所成立等,帮助学生理解中国股票市场的结构演变与政策导向;在教学方法上,多数教师认同采用“理论+模拟实训”模式,可引入同花顺、通达信等模拟交易平台,增强学生的实操体验;在能力培养层面,强调应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上市公司财报、撰写投资分析报告等形式,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团队协作能力;在价值引领方面,大家一致认为应在教学中持续强调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避免单纯追求“投机技巧”,而是引导学生建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整个过程讨论热烈,视角多元,不仅完善了“股票”章节的教学设计,也拓宽了教师们的教学视野。
3.活动总结:凝聚共识,明确方向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有效整合了教师们的智慧与经验,进一步明确了“股票”教学的内容重点、方法路径和育人导向。通过跨课程比较与融合,教师们不仅加深了对证券投资类课程教学规律的理解,也在案例构建、课堂组织、思政融合等方面形成了若干共识。大家一致认为,集体备课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动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未来,教研室将继续推进此类活动常态化、系列化,鼓励教师围绕难点章节开展深度合作,持续优化教学资源,共同打造学生喜爱、育人实效突出的优质课堂。